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深度调查行业兴衰史中国调查记者都去哪了
TUhjnbcbe - 2024/7/29 17:47:00

本文内容来自ZAKER合作媒体创事记

这个曾经坚硬和骄傲的行业,凋零地无比迅速。根据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估计,现在仍在从事一线深度调查的记者,不过数十人。

1.曾经辉煌的过往

朱镕基的五不很出名: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但他给《焦点访谈》破过例,在年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用签字笔给节目组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十六个字勉励。

朱镕基视察焦点访谈,年,北京

曾有部长忐忑地对敬一丹说:现在我晚上都不敢出去吃饭,因为怕耽误了看《焦点访谈》。总理常在会上问:‘你们看昨晚的《焦点访谈》了吗?’答不上来怎么办?我如果有事看不成,就让秘书看,让家人看,再告诉我。

那会儿权威单位都怕记者,而且特别怕《南方周末》。在南周的旗下,余刘文扳倒了背景深厚的昆明恶霸;赵世龙在洗脚城卧底三天揭发了湖南高考舞弊案;孙保罗揪出了贵州官场一串串庸官,等等等等……

那是纸媒的辉煌时刻,江艺平时代的《南方周末》广告收入过亿,好的记者月收入过万,要知道年全国城镇员工平均工资才元。曾经有记者这样描述上世纪90年代南周的工资:钱发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下个月又发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

在崇高的荣誉感和高薪的激励之下,一大批深度报道记者活跃于神州大地。急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光芒四射的成就,也催生了许多暗黑莫测的罅隙,这给深度调研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媒体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也鼓励记者做深度报道。

那个年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教科书式的深度调查案例,而那些诸如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等文字,时至今日都让人热血沸腾。当年洛阳纸贵、一报难求的盛况,依然历历在目。

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就加入了《南方周末》,他后来说当时我觉得,《南方周末》就是中国最好的报纸,最好的媒体,也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到现在为止,我都为当时能进《南方周末》感到幸运和自豪。

《南方周末》前著名记者,如今腾讯的副总裁陈菊红后来写过一篇《离开》,她说: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

2.日益衰落的纸媒

年之后,在各类新媒体冲击下,纸媒开始急速衰落,年8月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调查行业兴衰史中国调查记者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