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月5日讯(记者刘孝斌)华中师范大学63岁的退休校医周鄂生婆婆和64岁的老伴杨旭教授,在从美国纽约回北京的跨年国际航班上,主动伸出援手,联手救助一名身患肺癌突然休克的天津籍男子。1月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此事后,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昨日,周鄂生的小学和初中同班同学夏服宝婆婆,通过记者的这篇报道,找到了已失去联系43年的周鄂生婆婆。
当年初中同班同学在长江大桥附近合影
婆婆读报看到熟悉的脸庞
今年61岁的夏服宝婆婆,已从湖北工业大学退休。多年来,她一直有每天阅读楚天都市报的习惯。
前日下午,夏服宝婆婆在阅读本报报道时,突然发现一张一直留在记忆里的脸庞。等仔细阅读完报道全文,夏服宝婆婆基本确定,稿件中的热心婆婆周鄂生,就是自己40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老同学。
前晚,武汉雨雪交加,夏服宝婆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直无法入睡,头脑里不断回放起她和周鄂生9年里每天一起上下学的点点滴滴。
昨日上午,夏服宝婆婆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拨打了楚天都市报新闻热线—,寻找周鄂生婆婆的联系方式。
周鄂生婆婆
那一口糯米粉的味道至今难忘
夏服宝婆婆回忆,她比周鄂生小一岁,两家原来都住在武昌胭脂路附近的一个胡同里。周鄂生家在胡同口,她家在斜坡式胡同的里面。
小学和初中9年,她们俩都在当时的武汉小学、武汉中学同一个班上学,每天一起上学、放学。早上上学时,不是她去叫周鄂生,就是周鄂生去喊她。就是去郊区劳动,两人也是一起住宿,一人带盖的被子,一人带垫的被子,关系非常亲密。
初二上学期,学校组织班上学生自带干粮和被褥,从武汉步行到咸宁拉练。那天出发时就在下雨,夏服宝和周鄂生都没带雨具。等步行到目的地时,两人都湿透了。
“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天周鄂生带的干粮是糯米粉炒制,特别香。”夏服宝婆婆笑着说,40多年过去了,还记得那好吃的味道。
夏服宝婆婆
43年来首次通话聊了40多分钟
夏服宝婆婆介绍,年初中毕业后,周鄂生考上了高中。她自己先到武汉九峰下乡劳动锻炼,后在家照顾因哥哥不幸去世受到打击的父母,中间和周鄂生联系渐渐少了。年12月底,夏服宝到宜昌一家纺织机械厂工作。期间,由于通讯不便,她和周鄂生失联了,两人没见过面,也没通过信。年她调回武汉,再去寻找周鄂生时,得知其全家已经搬走,具体去了哪里也没有打听到。
“是鄂生吗?我是夏服宝啊,太激动了,找了你40多年终于找到你了!”昨日上午11时50分许,夏服宝婆婆高兴地拨通了周鄂生婆婆的电话。周鄂生婆婆也很激动,高兴地说:“哎呀,我也是找你很多年,今天真是太开心了。”两人通话40多分钟,畅述当年的青葱岁月和这么多年来的经历,并相约近期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