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党史馆里,听藏品诉说红色故事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12/21 20:14:00

泗洲村发展新貌

长洲区*史馆内陈列的*史资料

长洲区*史馆位于泗洲村,近年来成为热门的红色打卡点。

长洲区*史馆里,介绍了长洲巾帼三英烈的事迹。

通讯员史秋兰梁世霸

摄影:本报记者梁燕如通讯员梁世霸陈燊朱超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拥护*的纲领,遵守*的章程,履行*员义务,执行*的决定,严守*的纪律,保守*的秘密,对*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

面对*旗重温入*誓词,梧州市一家商业银行的职工刘先生心潮澎湃。在他身后,中国共产*梧州市长洲区历史馆(以下简称“长洲区*史馆”)里的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记录着中国共产*带领梧州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

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在*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位于长洲区泗洲村的长洲区*史馆成了*员干部、市民群众的红色打卡点。

1.如同明灯照亮前路

小路蜿蜒,环境清幽,长洲区*史馆——一幢建筑格调庄严肃穆的小楼房坐落在泗洲村*建广场。

拾阶而上,步入馆内,一个个红色印记渐次重现——

年,中共梧州支部成立,红色星火以燎原之势在梧州蔓延;

年至年,中共梧州*组织展开一系列革命活动,在斗争中培养、锻炼、发展了一大批*员、团员;

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梧州历史翻开崭新一页……

从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望,不屈不挠的革命先烈跃入眼帘——

长洲巾帼三英烈——陈丽卿、李素秋、胡宝凤于年4月被国民*梧州反动*警拘捕。在狱中,敌人严刑逼供,本以为轻而易举就能逼迫她们供出共产*和共青团组织情况。然而,她们严守机密,宁死不屈,相互鼓励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年10月,陈丽卿、李素秋、胡宝凤斗志激昂地唱着《国际歌》走上刑场,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荡漾在高亢的歌声中。最终,她们被枪杀于云盖山,英勇就义。

李省群,祖籍梧州长洲岛,广西第一个中共女*员。年秋,广西省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南宁成立,李省群赴南宁工作并担任广西省各界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关育梧,长洲杨桥村人,经李省群介绍于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年2月受中共梧州地委委派,关育梧赴柳州指导、推动妇女运动,成为柳州第一个中共女*员……

时间飞逝,而梧州人民敢于斗争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长存。年,长洲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向地主、富农开展减租退押斗争;年冬至次年春,长洲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以小乡(村)为单位,推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近年来,在长洲发展起来的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被打造成为全国钢铁产业短流程生产示范区……

一段段远去的岁月,化作长洲区*史馆内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中国共产*在梧州市、长洲区的革命历程,如同明灯,继续照亮奋进路,激励后人前行。

2.红色传承接续奋进

“发展事务千头万绪,一有畏难情绪,大伙就来逛逛长洲区*史馆,追忆革命先辈的英勇顽强,再出发、再奋进的力量就有了。”泗洲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建良说。

覃建良是土生土长的泗洲村人。*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他亲眼见证村子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年,泗洲村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年,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称号;年,再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与一项项荣誉光环相呼应的是,泗洲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速:修建环岛步道,建造游客中心,依山傍水打造星罗棋布的小景观小景点……泗洲村美了,旅游业旺起来,在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五一”小长假期间,村子日均接待游客数量约人次。

“村子的巨变,固然离不开*和*府的好*策,但一批批*员干部努力干、全力干、加力干也很重要。”覃建良说。

泗洲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履职目标承诺清单似乎成了这一判断的鲜活注脚:

“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好’工作,打造‘三评三比·醉美泗洲’特色*建品牌,选树‘最美*员’‘最美村民’‘最美庭院’,榜样先锋引领提质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确保任期内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以泗洲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为载体,继续打造下俚腊肠、糍粑、生态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

……

发展目标逐年梳理,发展任务逐层压实,泗洲村“十四五”时期发展有了清晰的路线图。这一幅路线图,牵引出更美好、更繁华的未来,告慰着长洲区*史馆内纪念的每一位为成立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抗争、壮烈牺牲的革命先辈。

3.吾辈自强愿跟*走

就在长洲区*史馆指示牌一侧,一幢装修别致的小洋楼静静伫立。小洋楼叫“郭家小院”,小院的主人是泗洲村十四组村民郭少权。老郭当过兵,退役后做过通讯生意,走南闯北数十年后,又回到家乡,做起民宿生意。

老郭是被家乡的发展吸引回来的。

“一江碧水,美丽乡村,环境多好啊。”老郭眺望着江水,满怀感恩说。老一辈的泗洲村民不会忘记,村子在江中小岛上,祖辈以打鱼、种地为生。发展资源有限,经济收入不高,外出打工、置业成为不少岛上年轻人的选择。

“现在,*和*府打好了基础,家乡发展前景好着呢!”老郭说。近年来,各级*委、*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为村子修路、治理环境,为村子独有的下俚文化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村民的下俚歌会办成特色节会,为村子开辟出做优乡村旅游业这一发展路子。

发展新路子,大伙齐心协力一起走,才能走得宽、走得远。长洲区*史馆里,革命先辈带领民众奋起反击、争取正义、谋求幸福的往事,是镜鉴,也验证了这一条朴素的发展道理,更昭示着人们要感*恩、跟*走。

跟*走,把发展路走好走稳,村民有了更多的行动自觉。覃建良记得,村子修建环岛步道的时候,要拓宽路基,村民不谈条件大力支持,“很多村民主动让出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还砍掉自家的一些竹子、芭蕉树。”那一股热乎劲,让覃建良感受到大伙信任组织的真挚感情,以及创造新生活的迫切心情。

“肩上担子沉甸甸,但心里有信念,民众大力支持,前行就会有力量。”覃建良说。近期,一上海客商前来考察,有意开发乡村特色民宿。覃建良陪同客商考察,这是村子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和班子成员都盯得很紧。下一步,覃建良还想引进物业管理公司,进一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村容村貌。

一项项扎实的发展措施,勾勒出远大的发展前景,但起步确实不易。“遇到困难时,我就再去*史馆逛一逛、看一看,从*史中汲取信心和动力。”覃建良说。

因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本文来源:西江都市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馆里,听藏品诉说红色故事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