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配警力。
查看地图。
步行巡逻。
执勤。
申时
这里是西宁的商业区,两条街道上分布着三家超大型商场。
从第一家购物中心新华联朝南,向文汇路走,你就会看到坐落在三栋楼中间的唐道商业区。如果继续向西,就来到万达广场的北侧,热闹的时候,这里有数万人。
15时许,天气凉爽,王小明用了8分钟就从万达广场楼下,绕过两个街区,赶到了一公里外的文汇路南执勤点。
步履沉着、铿锵有力。从年1月起,他坚持每天在这条街“走”一圈。这“走”不是逛,而是一位老民警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的步行巡逻。
王小明今年52岁,是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巡警大队的民警。他在这一带除了固定执勤点、固定巡逻线路外,还有随机巡逻任务。
随机巡逻任务是从东西南北各个角落,安排巡警队员在西关大街或者文汇路的某个点集合,再往某个点巡逻,十余位民警,或着警服,或着便衣,紧锣密鼓,一致行动。
巡逻线路的选择也很有特点,王小明根据分局指挥中心每月案发情况的通报,会把某些经常发案的区域标注在地图上,进而安排队员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为什么会这样安排?王小明拿之前发生的案例说明。去年,一名男子在万达广场抢夺女子手包后,向唐道西北角逃去。他知情后,快速调集警力,从东、北两个方向夹击,三分钟内,将嫌疑人围堵在一座大厦的门洞里。后来嫌疑人供称,他先后五次踩点,一次试跑过逃窜路线,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巡警的抓捕。
年1月,城西公安分局*委决定加强巡警力量,将巡警队扩建为巡警大队,指派武警转业的王小明担任临时负责人,强化训练管理。
很快,一支身穿警服,昼夜不定时操练的队伍出现在海湖体育中心操场上,擒拿格斗、百米冲刺成为常训科目,训练队员也从90人精简到了30多人,训练成绩蒸蒸日上。
工作之余,王小明集中研究城西区、尤其是海湖新区所有住宅小区、商场、企事业单位的分布情况,着重摸索研究突发情况应急、日常巡逻紧急应对等适合巡警的日常执勤任务,多次配合分局刑警、治安警察完成嫌疑人抓捕任务。
海湖新区是西宁市城西区几十年城市发展的缩影。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个小村庄,只有三条主路通往这里;十多年前,这里建成了连接西宁主城区与新区的东西向四条主干道,湿地、公园、大型体育场相继建成;如今,这里已经是集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行*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居住人口超过35万人。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居民看在眼里,民警们也记在心里,可王小明觉得还应该画在图纸里。年、年、年,每隔几年,他带领同事们以标准化制图的方式,绘制了三幅1:的大型地图。
摊开年他绘制的图纸,西宁市城西区的所有建筑物清晰可见,城西区每栋大楼住多少居民,每栋大楼下有几个安全出口,一目了然。再看海湖新区,火烧沟湿地公园、共字桥、彭家寨派出所等事关辖区居民安全的所有建筑一一做了标注。
“这个监控是朝西南角的,是年6月安装的,这个监控是朝西北角的,是年初安装的……”10年后再次翻开地图,王小明好像回到了10年前,那一次次,为了绘图而实地测量现场,为了破案来回奔波,如电影闪现在他面前……图中的每一个方块,每一个小点,都让他感慨万分。
王小明说,这张图在很多个破案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最大价值。有一次,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冷湖路附近,抢走了一位女士的手提包后往北逃去。案发后,他和同事考虑城区限速、计算摩托车车速等客观因素,一步步根据视频监控,在地图上画图作业,推算出了嫌疑人可能藏匿医院附近的线索。6个小时后,办案民警将嫌疑人抓获,他和同事的推算准确无误。
16时许,走在巡逻线路上,王小明一边看着电子地图,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有疑问的时候,他干脆走到楼下的保安室,看看监控是否完备,问问楼里有哪些公司入驻,通往街区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是否知道突发情况应急常识。
“问得更细一点,知道得更多一点,警察的日常积累就更丰富一点,守护辖区居民的安全也就更近一点。”王小明说。
☆记者手记☆
52岁的王小明,曾是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河路派出所网格化巡逻队民警,是城西分局刑侦大队侦查民警,是*工监督室督察,如今是巡警大队民警。
从警18年,两次负伤,参与多起重特大案件。无数次出警、无数次巡逻,王小明把城市的一草一木都记在了心里,更画在了图纸上。有民警告诉我,因为图纸作业完全契合警察破案的需求,很多民警在外出办案途中,都会拿出王小明绘制的地图,一一核对,因为看完图纸,就知道该去哪里找线索。
王小明带领同事先后绘制了三张不同年代的地图。那些年,易发行*、刑事案件的区域,都被他标注在了地图上。
翻看每一张图纸,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因为三张图承载了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众多民警的办案心血,记录了民警打击犯罪,守护市民安全的信心与决心,更承载了人民警察与西宁这座城市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精神气度。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三张地图镌刻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更展现了每一位人民警察的初心。
作者:祁宗珠文/图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