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乒乓外交”深入人心,“小小银球传四海”妇孺皆知,乒乓球成了国球。年8月,王庆广被调到正定县留村担任体育教师,组织起一支小学乒乓球队。从最初的砖搭水泥砌的两张乒乓球台到拥有国际一流、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从最初的破庙粮仓到现在的设计科学、环境优越的场馆建设;从只有二十几个学员的乡村业余体校到世界冠*的摇篮、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王庆广将一个小学乒乓球队建设成为“国球”大本营。
年6月17日18时,84岁的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创始人王庆广,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乒乓事业。但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人记住。他一手创办的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也将越来越好。
人物档案
王庆广,出生于石家庄市正定县赵村,曾任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主任、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主任。
年创办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该校曾多次代表县里参加省地乒乓球比赛,夺得多枚地市级以上比赛金牌。年创办留村体校正定城关镇分校。年6月17日去世,享年84岁。
作为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创始人,王庆广将一个小学乒乓球队建设成为“国球”大本营。26年来,这里走出了邓亚萍、王楠、刘国梁等数十位世界冠*、奥运冠*,共夺得世界冠*70多项(次)、奥运金牌26枚和多枚银牌、铜牌。王庆广被誉为“走在世界冠*前面的人”。
王庆广手把手教小队员。资料图
1.农村大树下的乒乓球队
年8月,王庆广被调到正定县留村担任体育教师。曾经的乒乓球情结,让他不顾亲友们的劝阻,组织起一支小学乒乓球队。村头的大树底下支起了一张简陋的乒乓球台,就这样,王庆广带着一群乡下的土孩子,练起了乒乓球。孩子们放学晚的话,练不了多长时间天就黑了下来。王庆广想出个办法,等教室里的学生都回家后,他就把教室里的桌椅搬出来,把乒乓球台搬进教室,这样就能多练一会儿。
为了让小队员们学到更高的技术,王庆广骑着自行车带着三个孩子,到市里有名的乒乓球运动队学习、取经。就这样寒来暑往,运动队的勤学苦练终于换来了可喜的成绩。年,留村体校一举夺得正定县乒乓球比赛男、女团体冠*。年,留村体校代表正定县参加了石家庄地区乒乓球比赛,夺得女团冠*、男团亚*的好成绩。于是,留村乡决定拆掉破庙,盖一座“训练馆”,并拨款元,用于购买水泥、钢筋等物料。
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西训练馆。资料图
建设体校时,王庆广又承担了多项角色:没有图纸,他东奔西走,向工程技术人员求援;没有工地保管员,他白天黑夜地待在工地上;没有运料汽车,他自己成了“运输大队长”。就这样,在王庆广的努力下,体校终于建成。
天道酬勤,随后的几年,王庆广率领的球队陆续在市级、省级乒乓球比赛中夺得多项冠*。年,“不少家庭都有了些积蓄,我就让这家准备元,那家准备元,天天晚上就是走街串巷地借钱。”王庆广最终在自己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走出留村,在正定县城关镇的一片荒地上,创建了留村体校正定分校——“正定县乒乓球体育幼儿园”。当时的教练是从留村体校拉来的年龄较大的运动员,新队员都是学前班的学生。之后,王庆广先后培养出樊建欣、成红霞等国手,逐步扩大了馆舍硬件建设,建成了如今正定乒乓球基地训练馆的雏形。
王庆广和初到基地的王楠。资料图
2.走在世界冠*前面的人
年,对于王庆广乃至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那年金秋时节,当时的省体委在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举办乒乓球业余教练员学习班,时任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的张燮林等应邀前来讲课。讲课之余,体校幽静的环境引起了张燮林的注意。他对王庆广说,能不能在这里备战第25届奥运会?王庆广听了一愣,随即欣喜若狂:“当然可以了,你说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为了达到国家队封闭训练的硬件标准,王庆广根据张燮林的建议,专门到市里请来专家,对训练馆的灯光、地面和食堂等进行设计和改造。
年5月,张燮林率国家乒乓球女队如约而至。乒乓球队的姑娘们在这里封闭训练了一个月,之后从这里出征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一举夺得女子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从此,这个乡村体校开始被称为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国家乒乓球女队的集训成功,让正定乒乓球体校声名大振。年初,在天津世乒赛前夕,国家乒乓球男女队都选择在正定封闭训练。在那段时间,王庆广结识了时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的蔡振华。
在正定集训后,国家乒乓球队在天津世乒赛上获得7项冠*,实现了世乒赛历史上的第二次包揽,男团更是捧回了阔别6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当年,中国乒乓球协会正式将正定基地命名为“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
从那以后,正定是“国乒福地”的传闻不胫而走。曾长期报道乒乓球项目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解说员蔡猛的说法是:“每次国家队来集训,王庆广主任都尽量让运动员们感觉像回家一样,谁爱吃什么,谁爱喝什么,怎么训练更好、更方便,他都安排得特别好。队员心里舒服,就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训练氛围,打出好成绩也就顺理成章了。”
26年来,这里走出了邓亚萍、王楠、刘国梁等数十位世界冠*、奥运冠*,共夺得世界冠*70多项(次)、奥运金牌26枚和多枚银牌、铜牌。王庆广因此被誉为“走在世界冠*前面的人”。
3.晚年仍时刻关心着基地的建设
晚年的王庆广仍时刻关心着基地的建设。在他亲自参与和推动下,年,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改造升级工程开始施工,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综合训练馆和中国乒乓球运动成就展览馆建设项目。
“展览馆搞得怎么样了?”“基地的工作都安排好了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84岁的王庆广眉头紧锁,不时用正定口音发问着。
“没问题王主任,都安排好了,放心吧。”听到身边工作人员的肯定答复,王庆广的表情才稍显轻松。
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主任樊志玉告诉记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王庆广经常因神志不清而说出呓语。“但他所有的话,都离不开乒乓球基地的建设。”
事实上,不只是神志不清的最后几天,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王庆广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乒乓球训练基地建设的方方面面。
正定乒乓球学校副校长于晓燕说:“最近两年,王主任一直想把乒乓球基地的发展史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他总是说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果,这与40年国家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即便住院后,他也一直挂念着这件事儿,让医院,跟他说说编书的进展,或者他突然回忆起什么往事,让我记录下来。有时候基地和学校工作忙,医院,他就会打电话催。每次一谈工作,他就来了精神,谈到兴奋之处甚至会忘了病痛。”
年6月17日18时,84岁的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创始人王庆广,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乒乓事业。
王庆广走了,但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人记住。他一手创办的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也将越来越好。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