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6个年轻人从缅北诈骗园区被解救出来。
其中有一个人是0赎金放人,这也是史上第一次。
而平安的背后,是河南都市频道的女记者和她的同事们在刀口上行走。
为了深入调查缅北诈骗园区,解决被困人员,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对缅北诈骗组织进行了长达天的卧底调查。
卧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缅北的电诈园区有一套堪称精密的运作模式,每一个犯罪分子,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外人很难渗入他们内部。
除非,把自己卖进去。
今年上半年,记者们伪装成贪图高薪的应聘者,不断通过网络联系买家。
经历“买家”的层层筛选后,记者的信息终于被汇报给了边境上的蛇头。
然而狡猾的蛇头并没有完全相信记者,他们亲自给记者订购了到边境的机票。
一下飞机,直接把记者带到了边境线的“安全屋”,也就是他们的秘密据点。
从下飞机到出境,整个过程都在蛇头的严密控制下,每走一步,都会被盯着。
“这个时候人想逃跑已经没有机会了。”
出境只是第二关,成功进入诈骗组织内部后,等待记者的又是难以想象的一幕。
“在这个过程中,见到了太多血腥的诈骗内幕,以及惨无人道的虐待。”
虐待是诈骗组织常用的手段,比虐待更恐怖的是人性的背刺。
在组织内部,记者发现搞诈骗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被高薪诱惑的,想出国挣大钱的。
出去之后就被控制殴打,被迫留在当地。
还有一种是熟人骗熟人。
因为他们被骗去园区后,自己骗不到足够的业绩,为了少挨打,就帮诈骗组织骗其他人。
而最先下手的目标就是家里的兄弟姐妹,像传销一样。
这种人是最可恨也是最可怜的。
之后的卧底生活,原本在一条《卧底缅北电信诈骗窝点》的视频里可以看到。
里面有电诈园区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也有电诈组织的残忍手段,和被骗过去人的惨痛遭遇。
因为已经被下架了,无法发出来给大家看。
不过,网上有人整理了犯罪集团对待男女的流程,句句触目惊心。
上下滑动查看长文
在卧底最后,记者说“我们也是通过别人帮助脱身”。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是何等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而且现身报平安的还是位女记者。
巾帼不让须眉。人是可爱的,行为是可敬的。
当然,卧底的应该不是一个,她自我介绍说是参与报道的团队成员之一,然后相关描述记录都用“我们”来指代。
想来团队是有分工的,但都很了不起,敬佩她们的勇气和智慧。
在卧底的新闻播出后,每天也都有几百个热线电话打给《都市频道》,整个编辑部每天听到的都是求救声:
我丈夫在缅北!我弟弟在缅北!我儿子在缅北......
其实这时候记者的任务已经结束,揭露缅北诈骗的目的已经达到,救人是其他部门的事。
但是为了那些回不来的人,7月号起,这些记者们再次出发,开始《缅北归来》系列追踪报道。
她们沿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十个省、自治区,一路直播和采访,帮助受害者家属发声。
这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记者才是真正的媒体人。
不只贩卖娱乐咨询,亦能化己身为利刃,力所能及地去改变甚至拯救一些人。
也有点难过,因为这件事的热搜转发并不高,而且说句很想说的。
老记者褚朝新曾说过:“现在全国有5个真正的调查记者都不错了。”
再者,平时有点负面新闻就黑河南,这回河南记者干的好事却很少写“河南”二字!
可能记者们并不在乎,但是看着真的难受。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河南人的朴实与真心有目共睹。
在追踪报道中,有两个家庭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欧阳先生的弟弟是6月27号左右被熟人骗去缅甸的。
半个月的时间里,弟弟一直四处借钱支付赎金。
欧阳一家想问清弟弟的位置,但弟弟支支吾吾,除了要钱,不敢多说一句。
“跟我们打电话就是要钱,旁边站的有人,他也不敢多说。”
可是欧阳家里也没有能力往缅甸打钱,犹豫的几天里,“弟弟”又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