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FANG
年的春天,他们以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身份奔赴武汉抗击新冠;年的5月,医院出发,前往广州、佛山的社区,为市民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这一次,面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城市,他们更加有经验,也更有信心保护好她。
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刚过夫妻俩再次战“疫”
何丽娜。
何丽娜话不多,个子不高,安静温和,一年前和广医院,摆弄起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氧气瓶,却一点也不含糊。
战疫归来,抵达广州,她的未婚夫、医院口腔科护士的张煜,从荆州援鄂回来,向她求婚。
今年5月20日,是他们结婚一周年的日子。一周以后,5月27日,丈夫张煜前往荔湾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28日,又前往佛山支援,两天之后的30日,何丽娜也离开家,出发前往白云区支援了。
“我们俩就跟隔空作战似的,和去年一样。”
这次和同事一起参与白云基层核酸检测工作,何丽娜没告诉爸妈,甚至和自己的丈夫也没多交代几句。“两个人都是干这一行的,没什么要嘱咐的,心里都有数。”
两个人都是从去年湖北那场战疫里扛过来的,对比今天的工作,何丽娜坦言能坚持。
“有休息,2至3个小时一班,相对来说,我觉得是轻松的,不累。这比我想象中的好很多,都能扛得住。”
除了热。广州炎热的高温,让装在防护服里的每个人都觉得吃不消。“风扇的风吹不进去,我就拿着一瓶一瓶的冰水给自己降温。古有抱团取暖,今天抱冰取凉。”温度降下来,继续做核酸检测工作,一晃几个小时就又过去了。
这个96年的女孩有一种很沉静的性子。昨天在小学的祠堂里做检测,下大雨,那就停一停,雨停了再测;今天遇上刚打完疫苗来排队的市民,就耐心解释,给予时间。大家晒着烈日,没比在室内防护服里的自己好受多少。
“我是在广州长大的,心里很不希望广州疫情扩散。父母也在这里,说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我的心态,一直都是这样的。我看事情看得开,不看重,去年在武汉,也是事事往好的方面想,没有做最坏的打算。”
“今年能参与抗疫工作,我很荣幸。只要这件事有效果,那么,再辛苦再累,我觉得都是值得的。这种回报不只是给自己的。也是给广州的,是给中国的。”
昨天结束一日的检测,已是深夜。她想起家里养的两条狗,夜里工作间隙的时候,她就看看监控,两只狗,一只趴着一只坐着,就在门口,等着家人回来。
“我觉得一回家,有他们,趴在你身上,就觉得一点都不累了。”凌晨2点半,何丽娜缓缓睡去,今早6点就醒了,快速投入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准备工作。
广州仔的“家乡保卫战”
陈国豪。
5月31日,广州白云区大源村。
结束了一上午的核酸检测工作,陈国豪找了张桌子坐下,低头,大口吃饭,
中午的一个普通盒饭,被他吃出了一顿大餐的感觉。
昨天这个时候,他正和医院的其他几名队友,在大源村附近的一个工地——一间临时毛坯房的检测点里,为附近市民做核酸检测工作。
这里的楼还没建好。他抬头往外看,门外还有几台吊机,就直直地插在楼下的工地上。一并看清楚的,还有门外望不到头的排队人龙。
“昨天我就想,多做点,多做点,人就能少一点。我就马不停蹄地做,越做越快……”他想知道,自己面前的这条长龙,什么时候能变得短一点。“真的,我就盯着看啊,从白天就看到了黑夜,谁知道它竟然一点都没变……”
坐下,张嘴,换人坐下,再张嘴。流水线的工作,每一个坐在他面前的人好像面孔都模糊了许多,“做得太快了,我都注意不到来面前的人长什么样了。”
但他看得到这些面孔上的汗珠,一个个的,在额头上、鼻翼上、下巴上挂着,他伸出手套一摸,手套满是水,“大家都辛苦了,一起把这个阶段度过去。”
直到队长喊大家赶紧休息,陈国豪把衣服脱掉,手洗干净,抓起两瓶脉动,一口气全部喝光,“太渴了!”直到端起盒饭,他才记得看看表,“我才知道,已经晚上9点了。一直低头做检测,竟然不知道时间过去了那么久。”
总有人说,你们医护人员就是铁打的。陈国豪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去年从武汉战疫归来,穿上这套防护服,经验就比其他人的多一点,能做的就多一点。
“怎么说,这个时候,这个社会就需要你这个职业发挥作用。当你身处这个行业,就好像莫名有了一针鸡血打进去了。现在大家需要我,社会也需要我,那我愿意挑战我自己。”
和以前的陈国豪相比,是不是能吃苦他不敢说,但至少一直是乐观的。“以前我不知道,原来我能坚持到这个程度,但我的心态一直是好的。无论什么,一起面对,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回忆起一年前,闭着眼睛面对未知的恐惧,那种压力和紧绷,陈国豪很难再忘掉。“但今天不一样了,因为疫情,整个医护界的应对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比以前更能打硬仗了,这就是我的感觉。对每一位同行,我都有信心,因为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有种进步藏在里面。”
除了对战友们的信心,这个年轻的广州仔,还多了一份对面前每一个街坊的关切。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坐下来,开口的瞬间有所迟疑,他察觉到对方好像不会讲普通话。“试着说一句粤语,老人家立马就用粤语回复我了,这种感觉,特别亲切。”
面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城市,无论是心态,还是经验,陈国豪觉得都更加从容了。
“也想给大家说几句实用的话,哪怕天气再热,温度再高,咱们把口罩戴好了,把这段时间挺过去,我们都会好好的!”
下一次重逢希望不再是战“疫”
谭雅方。
“武汉一别,我以为我一辈子都见不到你们了。今天还能见到,我真的太开心了。”
看到同是从武汉归来的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钟锐钧,朝着自己走过来,谭雅方笑了起来。
一年前,武汉战疫,并肩作战的那些日子,好像很远又很近。如今,他们再一次因为抗击广州疫情站在了一起。
她总是核酸检测队伍里,神采奕奕的那一个。“我们昨晚11点才做完工作,12医院。今天早上九点,我们就又出发了。”
5月31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商业广场,医院派出了22个医护人员,扎在这里一整天,为市民做核酸检测工作。
这已经是谭雅方第二天来支援检测核酸了。昨天在白云区的太和丰源物流采集点,她和同事两人一组,一个做采样,一个做准备工作,“没仔细算,但我们一天至少测了、人吧!”谭雅方又笑了。
这段时间,医院,离开科室,长时间地扑在基层核酸检测的工作上。“以前做过,但做得很少,在武汉更是没有接触了。”
一年前,在武汉,谭雅方每天给患者做治疗、做生活护理、发饭、聊天。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物品摆放都毫无障碍,她都做得快速准确,“居然对病区产生了丝丝亲切感。”
在武汉的一天,谭雅方和护士们正在病房洗洗刷刷的时候,一位女患者拿着手机走过来,一边录视频一边说,“他们都是广东来的医生护士,太好了,我真幸运,住在这个病区!”然后她拉着其中一个抗疫护士说,“小妹子,我们一起拍张照吧!等这次战疫结束后,等武汉樱花开了,欢迎你们来玩!”
“是啊,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以心换心就是这样吧,我心里竟有点小感动。”
这个看起来,爽朗又大方的女孩子,存着一份自己细腻的感情。
“这几天,这些做完核酸检测的市民们,临走前不少人都会和我说上一声,谢谢你,或者是辛苦了。我觉得,互相理解,其实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一句谢谢,一句辛苦了,谭雅方觉得听着特别舒服。“要问我,累不累?一听到这些话,我就觉得我不累了。”
她要当医疗队伍里神采奕奕的那一个。“我觉得,人有的时候就是在靠着一种精神支撑,精神垮了就没办法了。我人在这里,就要神采奕奕的,因为我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有意义,有贡献,我愿意做这个事情,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从武汉回来这一年,谭雅方的每一天都过得很简单,也很平凡。“我在耳鼻喉科工作,打针换药接手术,这就是我的常态。”
如今广州出现疫情,谭雅方觉得自己心里依然很“定”。“就像是我在武汉时候一样,我一直都很坚定,没问题,不心慌。如今广州疫情,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站,简单直接,这就是我的性格。”
“更何况这里是广州,是我们自己的家,医院的大本营,我很安心。”
“不过,希望我们下次见面,别再是这样的场合了!”谭雅方朝着钟锐钧,再一次笑起来。
每天摸索不同的方法提高采样效率
张乾,年5月在佛山。
张乾,年5月在佛山。
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护师张乾是个“90后”,去年在武汉和援鄂医疗队的战友们一起过了28岁生日。那时,他许下的生日愿望,一是早日战胜疫情,二是大家平安回家。结果都实现了!这一次,佛山需要支援,他又报名赶来了。
5月28日下午4点多,他在家里做饭,突然接到护士长电话,放下电话,他就随队来了佛山。28晚是在村里做社区采样,本来准备熬通宵,因为物资用完而没有通完宵;28日的佛山晴雨天气交加,29日“战场”转移到了岭南明珠体育馆,又是一天曝晒。
“现在秩序维持得很好了”,张乾说,他和搭档两人合作差不多两小时采多个样,有时,采样前的登记排队会慢一点,“反而我们有时没有全发力,所以还好”。
他介绍,他们采样的分工、模式也会根据实时人流量的情况而变化,比如28号,居民是5人一组来采,他们就用两个人搭档的方式采,一人贴条贴、拿试管,另一人拿棉签采集咽拭子,到了29号,烈日炎炎,前来检测的居民没那么多了,他们就一人一组来采,“找效率最高的办法”。
经历了支援武汉,他觉得,这次采样工作就是累一点,其他都没有什么,“大家心态都很好,毕竟已经跟新冠打了一两年的交道了……现阶段去哪里都一样,都不会轻松,所以服从科室安排,哪里需要去哪里!”。
他一再强调,很感激居民以及志愿者们,“烈日下大家排队、维持秩序,不比我们轻松!”
原标题:《“疫”路有你
从武汉到广州,这一次,他们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