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虽然行*区划调整有所放缓,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依旧是如火如荼,例如在城市群与都市圈的规划上已经成为目前各地的一个重点规划。
在城市群规划上,除了一个主核与N个副中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例如较早规划的北京(京津冀)、上海、山东半岛、湖北与关中平原及中原城市群等等都是全国第一方阵城市群与都市圈。
首都副中心规划在这几大城市群当中,如首都北京的通州副中心,湖北的武汉与襄阳、宜昌,关中平原的西安与宝鸡、渭南,以及河南的郑州与洛阳(新近又加上1个南阳副中心)都是定位较为清晰的“一主多副”的格局。
而其中有过多次调整的当属上海与河南,如上海在最早的版本当中就有着4大副中心乃至后来的7大副中心;而河南早期多年规划建设的就是郑州与洛阳“一主一副”,但是最新又加上了1个南阳副中心。
上海早期的几大副中心规划除上述之外,还有广东、江苏、安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区市的副中心在最近几年定位也是较为清晰;这其中除了广东与江苏的城市群格局较为广发之外,像重庆的万州与涪陵副中心、云南的曲靖副中心、贵州的遵义副中心都已明确。
“长三角”4大都市圈四川尽管有着1个“成渝双圈”与1个“成德眉资同城化”,但是省内的副中心还在争议当中。
除了四川之外,像西部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虽然有着最新的城镇空间规划,但是由于城市化的较为滞后,副中心定位似乎还是有些模糊。其中例如*最新的城市群规划,即1个乌鲁木齐都市圈与喀什、伊宁2个城市群,但是由于*城市层次的复杂性,导致副中心定位似乎还是较为模糊;而宁夏与青海由于城市数量较少加之除省会之外城市规模较小等原因,副中心也是难以形成。
*城市群情况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城市群当中的“主副格局”,另外不少省份还有着“都市双圈”也是一个带动本省发展的模式;例如山东半岛都市群当中的济南与青岛、湖北的武汉与襄阳、浙江的“杭甬”等双圈都是都市圈未来集群的一个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