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中国需加大力度遏制通胀
中国最新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看,原材料价格仍在上涨,而出口表现要好于预期。分析师们说,这增加了*府进一步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海关总署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8%,进口额较上年同期跃升40%,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02.1亿美元。5月份的贸易顺差虽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9%,但仍然是今年迄今为止最高的月度贸易顺差。 在上述数据公布前几天,中国央行刚刚出人意料地以大于常规的力度调降了商业银行可供放贷的资金。央行周末期间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 央行在解释紧缩措施的合理性时表示,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程度并不如有些人预期的严重。事实上,5月份的出口增长率较4月份接近22%的水平有显着提高。 分析师们说,周三公布的数据可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升值,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自中国*府2005年7月结束使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做法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了18%。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最新贸易数据使中国央行有了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更大空间,因为数据表明那些说中国出口行业正在崩溃的人是错的。尽管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却避免了中国出口的大幅下滑。 5月份高达40%的进口增幅则表明,具有资源密集型特点的中国经济在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承受着多麽巨大的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推高了衡量批发价格水平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家统计局称,中国5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8.2%,较4月份8.1%的水平又有提高,涨幅连续10个月呈逐步加大之势。国家信息中心的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说,尽管食品价格的上涨势头有所减缓,但由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在加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