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情况如何?7月22日下午,省*府新闻办邀请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易丰发布上半年青海省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经济符合预期,稳中向好,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创新动能持续增强,质量效益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1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2.4万吨
今年以来,全省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加大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持续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省气候适宜,降水充足,土壤墒情好,农作物长势较好,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全省农牧业生产平稳有序。预计粮食播种面积.15千公顷,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增加8.11千公顷,增长2.8%。猪牛羊禽肉产量12.4万吨,同比增长13.0%。
2工业超七成行业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3%,比年上半年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11.4%。
电力、有色、化学行业起主要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有生产的32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5%、23.8%和37.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分别增长60.7%和52.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8%。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有生产的种产品中,73种产品产量同比保持增长。电力、货运保障有力,工业用电量增长15.5%,铁路货运中煤运输量增长34.2%,石油增长1.9%,盐增长13.4%,集装箱增长3.4%,以上4种货物占铁路货运量的64.8%。
3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随着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生产、生活性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带动服务业快速恢复。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年上半年增长8.4%。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提高。上半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亿元,同比增长7.1%。
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31.1%。全省完成货运量.0万吨,同比增长35.5%,两年平均增长11.8%。民航货运量增长5.2%。全省完成客运量.1万人,其中铁路客运量增长42.3%,航空客运量增长79.3%。
1至5月,全省邮*业务总量4.2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快递业务量.3万件,同比增长66.1%,快递业务收入3.7亿元,增长40.5%。全省电信业务总量32.9亿元,同比增长19.7%;电信业务收入25.9亿元,增长9.2%。
旅游业持续恢复。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数.4万人次,同比增长68.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万人次,增长68.8%。旅游总收入.5亿元,增长1.1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6亿元,增长1.1倍。
4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2.3%
今年以来,全省不断加强投资项目调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持续运行融资专列。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2.3%,增速同比提高35.6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8.0%,比重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3%(90至平方米住宅投资增长61.8%)。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9.5%,其中住宅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8%,其中住宅增长1.8%。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5%,其中住宅下降0.1%。
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
今年以来,全省组织系列消费促进月活动,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车展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和夜间经济,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同比增长14.9%。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亿元,同比增长14.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9亿元,增长15.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0亿元,同比增长13.2%;餐饮收入41.1亿元,增长34.7%。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7亿元,同比增长12.1%,限额以下单位(个体户)零售额.4亿元,增长16.9%。
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5.0%
今年以来,全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消费新热点,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7%和2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8.1%和7.8%,比重同比分别提高2.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5.0%,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10.5%。
高质量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1%。新业态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69.2%。限额以上住宿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增长1.2倍,限额以上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增长55.0%。
7全省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
今年以来,全省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产经营状况好转,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财*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
上半年,全省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12.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15.0%;上划中央收入.7亿元,增长9.4%。
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比一季度增加62.1亿元,同比增长5倍。盈利的行业有23个,行业盈利面为74.2%。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6月末,全省有市场主体51.6万户,同比增长9.6%,其中企业12.6万户,增长16.5%;个体户37.3万户,增长7.5%;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万户,增长8.6%。上半年,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户。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上半年,全省惠民生投资中,卫生、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业投资同比增长58.6%,教育投资增长2.3%。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运输和邮*业投资增长37.5%,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22.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6.2%。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增速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1%。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同比增长12.8%;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1.2万人(次),增长2.8%。
9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为81.7%
上半年,全省财*用于节能环保的支出同比增长33.9%,用于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的支出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5倍。上半年湟水河出省境断面年平均水质达到优良,市州*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八成以上。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发电量.3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81.7%,比一季度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0.7%,风力发电量增长64.9%。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周建萍王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