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平安城乡美景今胜昔
TUhjnbcbe - 2023/3/3 18:55:00

「本文来源:西海都市报」

近年来,平安区打造海东最美乡村,在全区实施城市村庄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在精美城市乡村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村庄颜值,逐步实现城乡从干净到美丽的蝶变。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家门口的荒滩变身湿地公园,小乡村从“一处美”实现“全域美”;苦练“绣花功夫”雕琢城市之美……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品质城市”“有序城市”“温馨城市”和“美丽平安”,一城美景今胜昔,幸福流淌百姓间。

“绿色资产”成百姓“生态红利”

走进秋日里的平安驿州湿地公园,几只凤头鸊鷉和野鸭在湖面上嬉戏,引得游人驻足观赏、争相拍照。

“以前这个地方属于无人管理的郊区荒地,到处都是拆迁后的建筑废弃物,垃圾成堆、杂草丛生、臭气熏天。”这片湿地公园曾经的样子,市民张洪奎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以前路过该路段时,总能闻到一股鱼塘的恶臭,每次都避之不及。平安驿州湿地公园建成后,既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贴近自然的需求,也成了市民赏游玩耍的新热点、观鸟赏花的好去处。

据平安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清华介绍,今年以来,平安区完成了驿州湿地公园、湟家花园空闲地等5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平方米,共栽植苗木株,城区主要节点摆放花卉10万盆。“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良好格局,让‘绿色资产’真正变成百姓的‘生态红利’。”王清华说

生态“置顶”为乡村振兴厚植底色

秋日穿行在平安区三合镇、石灰窑回族乡、古城回族乡、沙沟回族乡,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人文底蕴不断激活的乡村“穿珠成链”。曾经的古城回族乡木场村基础条件较差,村内道路坑洼不平。年,该村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硬化乡村道路等措施,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近年来,平安区通过开展脱贫攻坚补短板和高原美丽乡村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年开始,平安区计划利用3年至5年时间,每年投资万元实施村庄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工程,提升村庄颜值。

据平安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刘国全介绍,平安区对4个乡镇的14个重点片区实施完成了村庄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工程,共清运各类垃圾余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余株,绿植草坪平方米,将原来的垃圾坑、荒草滩打造成一片片绿化带、景观带。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实现全域谋划、整体推进,平安区以一盘棋思路打造提升农村风貌,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到“全域美”。对14个重点片区以外的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补植补栽,种植各类苗木2万余株,在各乡镇的村庄内外、公路沿线和小游园景点的空闲地和裸露地种植波斯菊、百日草、翠菊等各类草花33.公顷,将村庄小游园、公共区域及道路沿线打造成风景线、景观带,全面提升村庄颜值。

 “以克论净”提升城市品质

“来,把框架放到这里看看。”记者在平安区湟源路段看到,平安区环卫部门的两名监管员将1平方米的框架放置在地面上,用毛刷将框架内的土扫至小簸箕内,然后将尘土倒至电子秤上称重,并将称重结果上传至监管中心QQ群。这是平安区城市管理局在中心城区开展“以克论净”举措的一个常态化场景。

“全面打造‘美丽平安’,我们更要添砖加瓦。”平安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沈杰邦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平安区城市管理局以打造全市最干净整洁、最文明有序、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为导向,坚持市容与繁荣并举、执法与服务并重,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让“干净”成为平安区最明显的标志。

这种环境“提净”的效果,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平安区的市民来说感受最明显。从西宁来到平安工作的陈女士感触更深:“我8年前来到平安的时候城区环境不尽如人意,部分路段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现在一排排路灯竖起来了,街道干净整洁了,城区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夜景更是漂亮,有现代城市的样子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安城乡美景今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