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旬夫妇留守大山辛勤劳作丰衣足食 [复制链接]

1#

在黔江区白土乡凉洞村2组有这样一对六旬夫妻,他们扎根大山,靠山吃山,通过种养殖以及在家门口务工,辛勤劳作,依靠双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这家男主人叫满维银,他的老伴叫冉素珍,两人这些天都在家门口的中药材基地里务工。


  这家中药材基地,是当地引进的一家龙头企业重庆腾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的。去年10月,该公司在凉洞村流转了亩土地,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运作。当地村民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还可以在基地里务工获得收入。该产业落户凉洞村,有效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就近务工,拓宽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渠道。

满维银夫妇在中药材基地劳作


  满维银夫妇流转了3.5亩土地给基地,每年可以获得租金元。自从基地开工后,他们就在这里务工。每天早上5时起床,接着吃早饭、喂猪,6时半他们就来到了基地里干活,因为夫妻俩勤劳踏实肯干,干活有自己的门道,他们很受基地负责人的欢迎。


  “满叔叔是做庄稼的能手,很能干。”公司总经理李远春说。


  “帮人做事就要跟人家做好起,不然对不起人。”满维银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做人做事,从去年10月到现在,夫妻俩每个月收入达元以上,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对于夫妻俩来说很满足。


  除了在基地务工,满维银和老伴还种了10多亩苞谷、5亩水稻、养了4头猪、喂了20只鸡。在乡邻的眼里,满维银家种出的庄稼不仅产量高,而且更受卖,归根结底还是他爱研究,注重田间的管护。


  “我种的苞谷都要比别个的大些,两斤苞谷种,可以收斤苞谷籽。”满维银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只要有空,不管天晴落雨,他都爱在庄稼地里进行田间管护。


  在基地没有开工之前,满维银和老伴养了18头猪,那时猪肉行情也好,生猪卖出了好价钱,也算是收益颇丰。


  走进满维银家里,房前屋后都打扫得亮堂堂的。他告诉记者,他儿子在湖南做木工,儿媳妇在黔江城区卖服装,年他们在城里买了新房,现在大孙女也考上了重庆的一所大学,小的孙子才初中毕业,即将在黔江民族中学读高中,一家人的日子也算过得安稳富足。


  “我们老两口能做就肯定要多做点,人不能懒,在家耍起是不行的。”习惯了勤劳的满维银夫妇说,人就是要劳动,劳动不仅身体好,而且能够自食其力,这样的日子不仅充实还有意义。

作者:代娟

来源:武陵都市报

总编:汪彬

主编:龚节佑

编辑:龚节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