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持警惕可以,造谣惑众可不行极目新闻 [复制链接]

1#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自年3月24日起武汉市*府不再对新冠肺炎病人免费治疗?”3月25日,网上流传多个小区给业主、住户的《告知书》,引发网友热议。记者从武汉市多个部门了解获悉,该信息不属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仅是确诊或疑似患者的治疗费由*府兜底,包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的患者,留观期间的门诊费及前期的检查、诊查费也是免除的。在疫情扩散时期,这项重要的民生*策,不仅让更多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也鼓励有密切接触、疑似症状的人,不用考虑经济上的负担,能积极上报、就诊、检测,有效遏制传染病的蔓延,可以说是大手笔、高效率的一项重要*策,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不再免费治疗”的言论一出,大家都感到震惊和慌乱,疫情尚未完全消散,万一中招怎么办?难道得病都要赶早?会不会造成就诊不公平?众多猜测和指责顿时扩散开来。然而,这看上去就有诸多不合理之处的说法,根本经不起验证,一求证,就知道是假的。本来,一项*策出台,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原则,怎么可能同样是新冠肺炎患者,有的兜底有的不兜底呢?这谣言编的,一点都不走心。

不走心的谣言,为什么传播得如此凶猛?因为这则谣言是以提醒方式发出的,落脚点是呼吁市民们稍安勿躁、减少外出、等待解禁的通知,编造治疗*策,是为了强调后果的严重性,乍一看论据充足、苦口婆心,还带着满满的“善意”。为了早日迎来正常生活,大家都希望更多人能加强自律、控制行为、守住最后的防线,这则谣言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广为传播,或许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更多的是歪曲了治疗*策的良好初衷,散布了不必要的恐慌。

其实,疫情期间,这种看上去“善意”、也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谣言,还真的不少。譬如,二手烟能传播新冠病*,呼吁大家公共场所少抽烟,道理是对的,但理由完全是编的;注射康复者血浆能让新冠肺炎感染者立刻康复,说的是呼吁康复患者去献血,好像也是件好事,但显然是过分夸大,不顾实际。诸如此类的“善意”谣言,因为披着科普、宣传*策的外衣,传播起来比一般谣言更为快速和广泛,误导民众心理,占用公共资源,干扰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一种不得不防的“精神病*”。

当然,从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来看,武汉正在好起来,大家的身心被闷了许久,都想赶紧出门透气放松,这种时候,提醒大家病*未散、风险未除,遵守防疫规定、加强自我防护,的确很有必要。但是,好话可以好好说,没有必要以危言耸听的假话做助攻。谎言不会让忠告更有力,反而会破坏珍贵的信任。

相关部门除了及时辟谣外,也要及时运用法律手段,对那些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祸害防疫局面的谣言进行严厉打击,让造谣、传谣者付出代价,警醒民众,涤荡风气,也是为后续防疫工作搬开“绊脚石”,凝聚向心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