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9日,也就是昨天,河南省发改委官方网站上,正式刊登了由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共分为7大要点以及23项具体任务,包含郑开同城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基础建设、产业创新升级、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共享共用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目标突出,层次分明,路径清晰。
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一份宏伟的蓝图跃然纸上。
可以预见,如果全部落地,一年之后,郑州又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虽然由发改委来对外公布,但印发者并不是河南省发改委,而是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这个领导小组,我就说一句话:
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是省长,副组长是常务副省长。成员包括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以及相关地市*府。
无论段位、层次还是分量,都是最高级别,可见河南对郑州都市圈的重视程度。
而随着这次全年工作要点的正式敲定,郑州,这个河南最最最重要的都市圈,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
一般而言,都市圈的发展,无非是三点:
1、做大都市圈骨架,通过打造快速交通通勤圈,让更多城市和都市圈中心城市快速连接;2、做多市区人口,加速人口向核心区流动;3、做强辐射能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
在这次河南最高层级领导小组印发的今年23项具体任务中,大多数都是围绕这三点进行推进,郑州都市圈的根基正在不断被夯实。
我们挑几个重点的来说:
一、郑开同城化。
郑州都市圈的主核心是郑州,次核心是开封、许昌、新乡、焦作四市的中心城区。而这4大次核心城市中,开封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次的工作要点中,郑开同城化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中,重点提到了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和同城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支持郑州、开封探索建设同城化示范区。
这是在今年的省*府工作报告后,第三次提到郑开同城示范区。
为此,在与《工作要点》相配套的《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中,关于郑开同城化的项目有2个。
一个是西起东三环,东至开封市河南大学的郑开科学大道,全长50公里,年9月正式完工;一个是S改建工程(郑州至开封段、沿*),全长.58公里,年12月正式完工。
两大道路的通车,将减少郑州到开封之间的通勤距离,有助于郑开融城。
而随着郑州到许昌市域铁路、郑州到洛阳高速公路、安阳至罗山高速公路原阳至郑州高速公路的修建,郑州与次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郑州都市圈骨架的扩大,将不仅仅只停留在*策上,而有了更加实际的支撑。
二、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
在我看来,这次《工作要点》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这是郑州都市圈发展中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郑州做多城市人口的重要举措。
这一*策,最早在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及,最开始只在江苏等地试行。
而随着都市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都市圈开始实行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
这个*策最大的好处是,只需要办一张居住证,就可以五市通用,在每个城市都享有社保等本地居住证的权益。
这有利于加速人才、人口向郑州集聚,加速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的自由流动,优化公共资源分配,大幅提升郑州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根据数据统计,年,郑州都市圈拥有常住人口万,年的数据和今年的数据还没公布,但肯定突破万,这也就意味着,这项*策出台后,除去郑州的常住人口,还有上千万人只要愿意就能获得郑州购房资格。
郑州都市圈的5个城市,户口可以随便、随时迁移,你今天把户口迁到郑州买了房,明天就可以再迁回去,这将对郑州楼市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毕竟,在郑州都市圈里,郑州经济、人口、城市级别最好,郑州的楼市保值、升值空间也要远大于其他城市。
三、产业创新升级。
城市的基底是人口,人口的抓手是产业。只有产业强大,城市才有更强的辐射能力。
在这次《工作要点》中,产业是打造郑州都市圈的重要助力。
比如,郑州都市圈将高标准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
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河实验室、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谋划建设,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APUS全球第二总部、深兰人工智能生态基地、郑州芯成科技全球研发中心、北京锋尚创意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建成鲲鹏软件小镇一期工程和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快推进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区域总部、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中原数据湖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亿元。
又比如,郑州都市圈还要统筹推进开港许产业带规划建设
/p>
加快开封综合保税区、开封国际陆港、奇瑞商用车河南研发中心、河南数字化建筑产业园、*河鲲鹏服务器基地、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许昌远东传动轴汽车传动系统智能制造产业园、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长葛产业新城特色产业园、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谋划建设许昌综合保税区,力争全年完成投资亿元。
还比如,郑州都市圈要提质推进郑新产业带规划建设
/p>
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新乡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华兰生物P3实验室获批建设,加快新乡平原示范区检验检测等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90亿元。
再比如,郑州都市圈要提速推进郑焦产业带规划建设:
高标准推动阿里云创新中心焦作基地、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德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实施马村高端医药产业园、金水飞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基地、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75亿元。
大致算了算,今年,仅在产业创新升级领域投入的资金就高达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3成以上。
这些产业一旦落地,必将成为郑州都市圈新的增长极。
3
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地上谱写了一段城市竞争的疯狂圆舞曲。
城市的前途、楼市的命运以及亿万家庭的财富,都被纠缠在一起,几近白热化。
城市是器皿,这里是我们的容身之所,城市亦是磁极,吸引更多的人奔赴于此。
尤其是当大都市圈的扩张与三四五线城市的收缩同步进行,人们只能选择拥抱更大的城运。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的中国,一定是属于都市圈的竞争。
在这场抢人、抢钱、抢资源、抢产业的大战中,郑州都市圈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城市竞赛的下半场已然开始,虽说入场券有限,但只要时间走着,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