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将结束,回首,中国葡萄酒市场遭遇了多重挑战,反复的疫情、飞涨的成本、艰难的航运,但葡萄酒商并未轻言放弃。
1不平静的,葡萄酒商遭遇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虽然国内加强了疫情防控,但国内还是有零星的疫情突发,广州、郑州、哈尔滨、石家庄、昆明、杭州、西安等城市先后出现过疫情。
哈尔滨市的一位葡萄酒商称:受疫情封锁,今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疫情封锁中度过了。
哈尔滨解封了,而西安又遭遇了新一波疫情。陕西省卫健委通报,2月9日0时-25日24时,西安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例。
西安一位酒商介绍说,自23日0时起,西安小区单位已经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不离市,非生活必须场所暂停营业,自己目前也被隔离在家,店铺也已经关门了。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木材、纸张、玻璃瓶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以及用工荒等因素,给上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这些压力进一步传导至酒商。
据广州一位进口酒商介绍,自己之前一直拿货的一款法国酒,进口价大约在35元/瓶,现在已经上涨到了38元/瓶,而自己给下游分销商的价格并没有变,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另外,航线价格上涨也给酒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根据央视财经近日发布的消息称,随着疫情持续反复,港口拥堵今年在全球多国上演。以新加坡港为例,海运船在港口等待从之前的2-3天,变成7-10天不等;集装箱的价钱翻了3-5倍,有的路线甚至翻了10倍。为了缩短海港等候时间,很多集装箱货轮转到内陆港通关,然后再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到目的地。
在销量下跌和成本上涨下,酒商的日子注定难熬。“一年忙到头,也没赚到几个钱”,一位葡萄酒商无奈的表示。
2迷雾中,积极寻求突围路径
挑战重重,不仅是葡萄酒行业,很多产业都遇到了困难。但我们看到,在迷雾中,葡萄酒商也在积极寻求突破的路径。
一是积极布局其他新品类,例如酱酒、威士忌、白兰地等,利用这些品类扩大销售,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加大了对国产葡萄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