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江传统美食血豆腐拓宽农民增收路 [复制链接]

1#

黔江传统美食——血粑,当地也称血豆腐。每到年关,黔江民间家家户户在杀年猪时,都会用猪血来制作不同口味的血粑。也有农户把制作多余的血粑,卖到城区的超市、农贸市场、大小酒店和特色餐馆,作为家庭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一个传统特色产业,并在黔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传承至今约年历史


  相传,黔江民间传承下来的血粑,源于年前的传统美食,巴人先民世世代代在四川省东部的渝东南地区一带开拓定居,先祖为抗击外敌入侵,每到年关,都要请神酬神,采生祭祀、杀猪度岁。当时,为了让在前线征战的士兵吃到新鲜的猪肉和猪血,只好将不方便携带的猪血,拌入豆腐与泡发过的糯米混合一起,做成血粑送到前线。后来,每年杀年猪做血粑的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当今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

农户制作的血粑


  如今在黔江少数民族地区,在招待客人时,餐桌上常见的有血粑炒腊肉、血粑青椒炒鸡、血粑爆炒香辣鸭或麻辣兔等,均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肴。目前,血粑已成为黔江区巩固脱贫攻坚的一大传统美食产业,现已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手工制作极具地方特色


  杀年猪的当天,提前用*豆磨制好豆腐,将压出水分的豆腐从箱内取出,放入木盆内捣烂,添加用温水泡发滤干水分的糯米,撒上食盐、花椒、胡椒、辣椒面等调料,将木盆端到屠宰现场,等屠户从猪的脖子里抽出刀后,将热腾的猪血接到木盆里,主人一边接猪血,一边用手搅拌,直到干湿度合适才将盆端走。为保证血粑做出来的品质,做血粑接的猪血,只要前段和中段流出的猪血,不接后面的猪血,因为最后流出有气泡的猪血没有浓度。


  在当地,做血粑不能过夜,一般都是在吃完泡汤饭后,家里的女主人可根据不同口味做成麻辣、香辣或五香的,将血粑捏成大小约克左右的团子,置放在一张竹笆篮或竹筐上,用柴火慢慢熏烤,大致需要3个月时间才达到干度。熏干的血粑颜色为红褐色,食用时蒸熟切片里面为紫红色,软硬兼顾,色香味俱佳,极具特色。


  吃的时候,就从竹筐里取下来,温水泡约数分钟后,用清水洗净,蒸至锅内大约半小时,直至血粑里面的糯米蒸熟蒸软,等到冷却后用刀切片。按各自的口味,可与腊肉、鸡、鸭、兔等一起烹制,便成餐桌上一道独特可口的美食。

天然食材变农户增收产业


  土家血粑的特点,所用的都是纯天然食材。豆腐为农户自家种植的*豆,用石磨磨成豆浆,添加生石膏水点制成豆腐。糯米也是农户自家田里耕种的优质水稻品种;猪血也是农户自家用粮食及其他农作物喂养出来过年猪,所以制作出来的血粑堪称一绝。黔江土家血粑,已从农家小院餐桌走向城市的大餐桌上,至今有不少农户,把血粑作为家庭致富增收的一条致富途径。

超市土特产专卖柜售卖的血粑和海椒粑


  如今,黔江区的多个镇乡,农户制作的血粑,不再是满足自家食用和赠送亲友的特色美食,他们把血粑制作成麻辣、香辣、五香等多种口味,背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也有不少农户还将血粑定点销售到城区超市和大小酒店、餐馆。近年来,黔江区的石会镇不仅把血粑这一传统美食产业进行深度发掘,还把血粑纳入当地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传统美食产业进行打造。

作者:李诗素

来源:武陵都市报

-END-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