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物南方都市报新闻部首席记者裘萍换个姿态 [复制链接]

1#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http://m.39.net/pf/a_4475491.html

价值观

使命

愿景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成就美德

宣讲师57讲:

任婷婷,陕师大新闻学,南方传媒书院第十期(预)学员

宣讲内容:如何做好网络新闻标题

▎收听点击语音,即可收听。


  年元月,我生了一个儿子。我想,连生孩子这种痛苦都可以承受,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然后,在女汉子这条路上,可谓越走越远。领导不知是何居心地总结:部门里的新晋妈妈们都很生猛啊。我也觉得作为一个尚在哺乳期的妈妈记者,还真是蛮拼的。即便如此,得知获得年度记者的殊荣,我仍旧诚惶诚恐,姑且把它当成对职业妈妈的一种集体肯定和鼓励吧。

种子

如果不是成为一名记者,我会成为一名学者。

年下半年我读研二,26岁,一个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摆在眼前,与此同时,我收到可以到南都实习的确定答复。做实务还是搞学术?那是我人生第二次为自己做选择。第一次,是高考填报志愿,我选择了新闻专业。还记得那天傍晚的厦门大学白城海滩静谧而温柔,我慎重地把自己托付给南都,说服自己的最终理由是:30岁前我想当记者。

其实,我和南都的结缘要追溯到更早。年,我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实习,年底参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晚会”筹备工作。那一年,孙志刚事件终结收容遣送历史,筹备会准备请南都的记者来讲述一下其中的故事,后来因种种原因没有请成,不过,我却因此记住了《南方都市报》。

在《今日说法》的实习生涯可以说是我最早的新闻启蒙。制片人钱蔚老师给我很大的信任,甚至放手让我独立操作选题,至今想起仍然感念于心。自信,对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是多么重要。

有一个场景,仍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在中纪委的门口,一个女人身穿孝袍长跪不起,前心后背老师走过又折回,悄悄地将一张名片放在她的面前。她抬起头,干涸的眸子亮了一下。在她的眼神和我交汇前,我逃走了。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材料都是论麻袋装的,那里面装着我不曾接触和理解的现实。

我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为民请命,监督公权力。我想起南都——一张“敢说话”的报纸,我要到那儿去。

“你说我听”

年,我研究生毕业,如愿进入南都成为一名时*记者。

我不是那种一到报社就惊艳上下的年轻记者。崭露头角是因为“二沙岛拆违”系列报道,那已经是入职两年后的事了。两年,是一个年轻记者正常的进步速度。年6月至9月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几乎一个人用30多篇报道紧跟事件始末,在同城媒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牢牢掌握独家官方信源。事件发展的高潮是:被拆豪宅的业主方也主动联系我,把南都作为独家发声渠道。

“二沙岛拆违”系列报道是对时*记者“追踪”能力的一种检验。不同于调查记者,时*记者的战场不仅要拼新闻的深度,更多时候是比拼时效和渠道。通俗地讲,就是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核心的采访对象,并让他向你开口。这样的比拼每天都在同城媒体同线记者间上演,这需要准确的预判和深厚的积累。


  “二沙岛拆违”源自当年刚刚履新的市委书记在开会时候的一次点名批评。我得到这个信息后的判断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相关职能部门一定会有迅速反应。然后,我就一大早去了城管局蹲守,“蹲”到了城管誓师拆违闭门会议的独家消息。此后的连续独家报道,更加考验人脉积累。


  不过,我在此组报道中真正的兴奋点是一个追问:一个管理规范的豪宅小区疯狂违建长达5年,这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必须得让城管挨板子。随着调查的深入,个体违建的冲动、邻里的博弈、城管的踌躇与执法困境,渐渐清晰。与此同时,好坏、强弱、对错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是非曲直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城管挨了板子之后呢?没有公安陪同,城管连进门查违都困难重重,授权城管则涉嫌侵犯隐私权;城管只有地面建筑拆违权,那么地下室违建又由谁去执法?如果地下室“掏大了”没人管,是不是又给相关部门留下过大的审批自由裁量权?非常遗憾,直到今日,这些当年提出的问题仍没有从制度上得到很好改善。


  后来,我又凭借突破能力做了一些独家的批评监督报道,比如对于“39号文”的追问。但也仅仅局限于揭示问题的层面。对于监督批评类报道,“不可抗力”因素来得猝不提防,不管你有多么完美的报道计划,不知哪一天,就写成了终结篇。相信这种无力、无奈感曾经深深地折磨过很多记者。


  那个阶段,我觉得自己充其量是一架相对高性能的摄像机,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记录“你说我听”的故事。可是,好戏散场以后呢?对于公权力,我始终报以监督批评的姿态。但是经过“中断”的新闻事件往往再难聚焦。必须承认,公众是善忘的,而没有长期蓄积的舆论压力、社会倒逼,制度变革每前进一小步又是何其艰难。


  我反思自己,所谓监督公权力,其实只是手段,如何从制度上抑制滥权冲动,如何让*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才应是终极目标。监督批评未必是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的唯一方式或者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或许,我该换种姿态和公权力相处?

“我说你听”


  年年初,广州接连发生三起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冲突,这个“猫鼠游戏”的双方成了全国
  怎么能跳脱双方自说自话的怪圈,直指顶层设计?官方号称广州有30万小贩。那么这30万小贩是怎样构成的?他们从哪里来?在干什么?怎么干的?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期望是什么?我提出做一个问卷调查,将广州30万小贩地下群体“托出水面”。我的理由是,传统的报道模式都是经验性的,呈现的只是局部事实,甚至是否是事实,也很难讲清。“经验+数据”才能更接近事实。正视小贩群体,是科学治理的开始。


  这个提议,和南都编委王海*的“圈子”报道思路不谋而合。我们都太过兴奋,以至于都忘了我当时已怀有5个月的身孕。由于集团正好就“城管小贩选题”组建“1+x”报道团队,我草拟了个策划方案上报,很快获批。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就这么挺着大肚子上阵了。执行策划方案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王海*最大力的支持,比如让文笔优美的安晓庆分担了故事文本的打磨工作;比如调查样本量一下子从份变成份,全部门实习生由我优先调度;比如我得到三个星期的时间来专心做这个题,这是一个让我们部门很多记者都眼红的期限。


  对我而言,最难的部分是设计调查问卷,将重点调查议题和人物故事嵌套在一起。我抱着写毕业论文的态度来执行这个题目。初期先泡了三天图书馆,读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在“综述”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初稿,然后又花了两天时间“泡”在城管局听取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问卷设计,最后由技术指导、中山大学的何艳玲老师(当时在耶鲁访问)“远洋”指点,确定问卷。


  问卷发放过程最让我头疼的是,在实习生们天马行空的“汇报”中,大海捞针一般不断遴选个案故事。不过这个过程也非常令人享受,比如他们会带来流浪歌手的奇遇、协管员追求小贩的故事……在被我“奴役”的一周多时间里,实习生们集体表示收获很大,对此我很欣慰。我建议,就此成立“暑期实习生数据库新闻工作坊”,当然这是后话。


  最终,我得到长达96页的数据分析。将数据“翻译”成新闻语言的过程是艰苦的,临近截稿前一周时间,老公出差,我每天凌晨三四点上床,早上11点起床,散步去吃午饭顺便买晚饭,回到家坐到电脑前直到深夜。有时候胎儿动得厉害了,我才感觉到保持一个姿势太久了。报道出街前夜,我郑重地在实习生一栏,署上了儿子的名字。


  我最得意之处是,这组数据调查根据摆卖目的不同,将小贩定义成“生存型”、“发展型”和“体验型”三类分别加以分析。这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报道,媒体不再是学术机构的传声筒,我们独立主导基于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的群体调查,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不仅呈现了30万流动商贩的群体样貌、真实生态,更可贵的是,还给出了科学治理流动商贩的*策建议。


  如今,该报道已经集结成书,成为广州城管的业务必读书目。该案例入选中宣部年舆论引导优秀案例,获评年都市类(晚报)媒体报道特等奖。


  前不久,我和城管系统一名中层领导吃饭。席间,他有个新来的手下要写小贩治理领域的工作方案,他在电话这头指点道:“上次南都不是搞了三个分类吗,你参考一下。”


  我和公权力的相处,终于从“你说我听”,走到“我说你听”。我熬的那些夜啊,掉的那些头发啊,瞬间都觉得挺值得了。

对话

 截稿前的紧张焦灼与报道产生积极反响后的满足总是交织出现,让人对记者这个职业又爱又恨。


  年元月3日,我的元旦假期仓皇结束,在熬了一个大通宵后,我坐到了“坐下来,谈一谈”论坛同德“解围”专场的主持席上。这是我产假复工以来主持的第三场论坛,也是嘉宾规格最高的一次,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是我的对话嘉宾之一。


  望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市长,我的脑中浮现的是另一幅场景。年初,一场决定广州未来垃圾处理路径的专家问计会在广州大厦举行,然而只有市属官媒受邀。我只身前往,在广州大厦的会议室门口受阻,“我们也是共产*的媒体,共产*开会有什么不能公开?”

我的高声叫嚷吸引了外地专家的注意,之后我跟市*府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再之后,我被以扰乱会场为由清离出现场,带着满肚子委屈回到报社。


  当年,我用最笨拙但勇敢的方式,只为抵达新闻现场,却一无所获。如今,市长就坐在我的对面,随时准备接我抛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和他同台互动的还有人大代表、*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民。这个局面得益于南都“坐下来,谈一谈”平台的搭建。

这是一个公共*策互动意见平台。我们邀请*府官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就一定时期内的热点话题“坐下来,谈一谈”,力求在碰撞中厘清问题,在对话中寻求共识。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我是如此呵护这个平台,以至于每逢论坛前夜都如临大敌,必定熬个大通宵去消化议题、熟悉嘉宾,才觉得对得住这台上两个小时。如果你曾像我一样,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怎么获得官方一个采访机会上,你就会如我一样珍视眼前的自由交流机会。


  两年多来,城管小贩冲突、医患关系、我的公积金谁做主、同德“解围”等,哪里有热点,论坛就开到哪里。迄今,10期论坛下来,广州市1/4的*府部门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和公众面对面。


  “坐下来,谈一谈”,我特别喜欢这句开场白。就是这句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话,却有着极大的魔力。在它的感召下,我见到了如同猫鼠关系的城管小贩坐到一起互诉苦衷;我见到了剑拔弩张的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互相请求对方的谅解;我还听说,论坛上达成的共识写进了*府规章的草案。


  见证这一切,让我感到:换个姿态和公权力相处,我们所能做的比想象的多;只要创新尝试去做,我们所能达到的或许比期望的多。


  立场和姿态,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总出品人/传媒指导老师_陈安庆

◆责任编辑_宁慧、刘爽

◆出品单位_南方传媒书院

招生

南方传媒书院

秋9月新学期

——————————————————————————

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相容並蓄,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篤於務實。

湖湘文化精神传承

与南方传媒书院9年实践

——————————————————————

南方传媒书院秋季课程表

一、财经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和流派

(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确定调查性报道的选题: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三、寻找采访对象:利用社交和社会资源找人的操作技巧

四、采访(上):新闻采访方法论

五、采访(下):调查性报道探询真相的20点提示

六、新闻报道写作:讲故事的艺术——寻找最好的文本和角度

七、编辑:防止虚假新闻顺利“拆雷”、“排雷”的科学与艺术

八、财经特稿、调查性深度报道与系列报道

九、新闻职业伦理:媒体人的诱惑与禁忌

十、法制报道:法律术语和报道规制专业表达范式

十一、灾难报道中的人性关怀和报道规范

十二、全国两会与中国*治观察

十三、金融证券深度报道:逻辑、故事、结构与视角

十四、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报道:融媒体与全能记者的培养

十五:国内几家主流媒体的新闻采编规范(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瞭望东方周刊、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湖南卫视、东方卫视)

十六:国内主流媒体的采编管理规范(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南方周末)

十七:全媒体融合下的常用实用软件应用——网络三剑客/p>

AdobeDreamweaver、AdobeFlash、AdobeFireworks

十八:新闻职业素质培养

(新闻发现力、洞悉力、新闻角度、沟通采访口才养成)

十九:湖湘文化(从曾左胡彭到毛泽东)在新闻道德培养方面的应用

二十:新闻发布会模拟采访、记者遴选中的结构化面试、驻点调研

和无领导小组讨论

(以上均为地面实体课程。)

———————————————————

南方传媒书院主讲导师:陈安庆先生

安徽濉溪人,生长于宁夏银川,国内首家新闻私塾(6)---南方传媒书院(原深度突击新闻公益私塾)创始人、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新闻系客座教授、资深媒体人——曾担任新华网湖南频道副总编、银川晚报社副总编、《瞭望东方周刊》资深记者、《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采编中心主任、人民网江苏频道采编中心主任。大学毕业后任职湖南电视台卫视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法制周报》、《潇湘晨报》》深度报道部,先后担任主力、首席记者。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代表性人物、一线十三年采编经历,职业媒体人。擅长时*报道、调查性报道,财经报道,参与创建《法制周报》、人民网江苏频道等主流媒体采编平台。

届别:南方传媒书院第10期

时间:年9月-年1月(周末、公休日)

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授课形式:面授

招募学生范围:

a国家公立统招全日制大学;本科、研究生(大一、研一);

b高考语文成绩分以上、文科综合分以上两者兼具者优先;男生优先;

c德才兼备、学业人品俱佳;

d有理想、有情怀、有野心、有抱负、有文笔、有创意.

e争强好胜、A型血摩羯座、天蝎座学霸型才俊优先。

f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

g智商、情商、韧商三商俱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观健康。不偏执、不拖延、不散漫,擅于团队合作。

专业:新闻、中文、经济学、金融、财管、法律、哲学

学制:3-4年

?提示:本课程专注新闻公益教育,传媒业界名师讲课,不收取任何费用,全免费!

南方传媒书院(原深度突击)——创建于6年,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在校学生和青年记者打造的新闻教育平台。有意加盟,新闻大一,研一学子可申请报名,经笔试合格,考察遴选值得培养的全免费。联系指定,向下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南方传媒书院9周年H5自制宣传大片(继续向下看点击左下方哦)↓↓↓↓↓↓↓↓

南方传媒书院(原深度突击)IDshendutuji——创建于6年,道南正脉,发端湖湘,辐射南中国,首家民间新闻教育书院。记者摇篮,新闻*埔,传媒业界资深媒体人领衔,助力新闻业界学界,互联网+线上教育+地面实体公开课,国内多家新闻院校教辅平台;践行新闻儒学,崇家国担当。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启承传媒界育德树人先风。新闻院系大一,研一学子可申请报名,经笔试合格,考察遴选值得培养的全免费。希望交流,新闻传媒研究\媒体战略制定\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通讯员培训讲座\媒体新员工培训\媒介商业合作咨询\新闻考研培训\企业策划和广告推广\招聘推荐传媒人才等涉媒实务,请联系指定

南方丨传媒丨书院丨

记者摇篮、新闻*埔、新闻院系教辅平台

欢迎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