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三线精神rdquo的现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三线故事:趣味无穷、满堂喝彩。

三线精神: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三线品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三线精神”的现代习得

当提速的列车风驰电掣地甩下一片片原野,有一群人注定要驻足凝望,把怀想的思绪放肆地发散到三月的春风中。他们在30多年前被投入到大西南:线建设的工地上,用青春的热力铺就了枝柳大动脉,他们对那道锃亮的钢轨有着刻骨的深情。岁月如水,涤荡了往昔的号子、谈笑;当然,也有忧伤和怨艾。当皱纹和白发悄悄爬上额际的时候,他们因一本《岁月留痕》的书,而久别重聚。切显得那么亲切,所有的追思如诗如歌,一如卡朋特“昨日重现”的吟唱。是啊,一拨“娃娃兵”,怀着“建设西南,保卫祖国”的革命豪情,从繁华的都市开赴边远山区,短暂的两年时间,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炼成“铁肩膀”“硬骨头”,从萍水相逢到亲如兄弟,个中苦辣酸甜,未曾经历岂能体会?那段艰难岁月对人生的磨炼,那些汗水凝就的精神财富,对于太平时期成长的年轻一代来说,何以想象!历史如同衣被,需要不时地翻晒,否则就会发*起霉。追忆这段特殊的日子,对于当年的铁路建设者来说,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叙旧,一次人生历程的再回首;而对我们旁观者来说,需要做的是检讨这种大生产所铸就的精神财富的生成背景,以及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的实现路径。诚然,依靠一群“娃娃兵”参与筑起一条数百公里的铁路,或许只能发生在“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特定时期,现代的人们没法想象当年的“革命豪情”,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国家意识,大生产中所铸就的奋斗意志、团队精神,则是任何年代都不可阙如的。在今天这个崇尚个人价值、自由精神的年代,怎么将“三线精神”薪火相传,是一个艰难的命题。或许我们不会再有三线建设那样的机会,但关心公益,友爱他人,团结协作,这些品质永远不过时。这也是长征虽是不可复制的人类奇迹,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弘扬“长征精神”的道理。在跎中淬火,在苦难中升华,追求人格的完善,致力于人类生命力的强化,是人类社会永无止境的内在追求。相聚是那么美好,欢声笑语里,推杯换盏间,我们容易被回忆的诗情遮蔽一些辛酸。回顾历史,也要反思所失。三线建设决策是否科学姑且不论,至少不容回避的是,那段岁月在锻炼了人的同时,也曾扭曲过青春的心灵。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心甘情愿奔赴边陲的,他们的心灵一定也留下了阴影;那两年时光,对某些人来说也可能是一次虚掷,如果从事他们更喜爱、更擅长的事情,或许收获会更大。这就涉及到国家利益如何与公民权益保持最佳结合的问题。所幸,21世纪的中国,个人价值得到了空前的尊重,这是我们在感怀之时深感欣慰的地方。谨此,祈愿并翘望一个国民谐和时代的到来。

--原载《三湘都市报》年4月22日

点击蓝色字体获取更多文章

分指各单位名单枝柳芳华艺术团张小蓉游龙拳队《那路那事那些人》主编*一迅文学家易星元:一生痴狂红楼人?三线人之歌组歌?创作团队口述历史?创作团队浏阳直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