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县外媒体看民和西海都市报民和l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本报记者/吕锦武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这个曾经落后的村庄,在三四年时间里,集体经济由年的零元发展到如今的四十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当初几千元提高到如今的一万多元。桥头村从过去的空壳村,一下子变成了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村。


  清凉五月,记者走进隆治乡桥头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硬化公路,把户户农家连在一起。在成片相连的梨园里,游客们畅游在花海里,沉醉在这幅水墨山水画卷中。


  桥头村*支部书记赵生福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桥头村凭借海拔低、气候湿润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观赏梨花的旅游经济,有效带动本村及邻村村民兴办农家乐、家庭小旅馆。大家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到了手,大大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走访过程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村民李应村。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的他放下手中的活,说起了他的脱贫故事。


  原先,李应村一家四口住在几间阴冷潮湿的老房子里,吃了不少苦。年底,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就享受到了4.5万元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于是,他自筹了三万多元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与此同时,全家人享受到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后,他在家搞起了养殖业。去年,20头生猪的纯收入就达到了四万多元。


  个人要脱贫,村子更要脱贫。随行的隆治乡副乡长靳立通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三年前,桥头村采取“*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投资万元实施光伏产业项目,惠及户贫困群众,每户每年可以享受分红多元。同时,针对闲置土地多的实际,桥头村*支部引进致富能手,组建成立了民和县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向日葵、玉米、中药材、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户村民拿到了土地流转资金,26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


  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隆治乡抓住当地梨树种植面积较大的实际,去年成功举办隆治乡首届梨花艺术节,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着力打造建设了软梨果汁、果酒等产业,让昔日的小山村步入了联企兴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快车道。


  隆治乡的发展之路是民和县实施“支部+”模式,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截至目前,当地有个行*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


  结束采访时,记者站在桥头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桥头村梨花竞相开放,到处弥漫着梨花的清香。秋天,*灿灿的软梨挂满枝头,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源

西海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