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心活动南国都市报爱心直通车继续为灾 [复制链接]

1#

南国都市报爱心直通车第三站:文昌罗豆农场珠潭云村、南山东村

村民不贪心不抢占把衣被留给水泡村庄

南国都市报7月24日讯(记者孙学新)“我们村庄没有泡水,床上用品都还可以用,这些凉席、被子和衣服,留给后面作业区泡了水的村子吧,他们比我们更需要。”24日上午,南国都市报爱心直通车开进文昌重灾区罗豆农场,爱心人士正在珠潭云村分发救灾物资时,受灾村民不贪心不抢占,主动将并不急需的部分爱心物资交回,希望送给更需要的村子。


  当天,南国都市报爱心直通车联合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农云商投资有限公司组织的爱心物质抵达罗豆农场珠潭云村和南山东村。其中本报使用爱心捐款购买的物资有袋大米、袋面包、箱方便面、箱矿泉水、桶食用油、个手电筒、4箱蜡烛、卷纸、床蚊帐、盒蚊香、瓶驱蚊花露水、衣服数袋、38床棉被以及少量奶粉、婴儿尿布等。


  七旬老人受感动


  坚持站前排搬运物资


  “来了,南国都市报的爱心直通车来了!”24日上午,爱心直通车刚开进罗豆农场珠潭云村村口,便传来村民奔走相告的呼叫声。因为担心爱心车辆被道路两旁未清理的树枝刮到,几名村民主动清理开路。


  打开货车后车门,一眼看到大米、被子等满满当当的救灾物资时,59岁的阿婆周兰花立即红了眼眶:“家里现在只剩一点大米,要不是你们送爱心来,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大家一起来动手搬。”村民一呼百应,从货车至卸货地点排起了长队,一件件爱心物资从车上依次传递出来。站在队伍排头的,是72岁的云大碗,稍重一些的物资抱起来有点吃力,他仍坚持独自完成,在他看来,“大灾面前,一份报纸能组织爱心企业,真正走进农村,给村民送来最需要的东西,非常让人感动。”


  不急需的物资


  主动让给其他村庄


  珠潭云村村长云天雄告诉记者,本报送去该村的物资,是该村受灾后收到的第一批爱心物资,缓解了近名村民的燃眉之急。


  此次发放的物资中,除了急需的大米、矿泉水和油外,本报还计划给2个村庄各送去几大袋衣服和被子等生活用品。正发放物资时,几名村民看见有衣服和凉席,立即主动找到记者,表示“没有泡水的村子,并不急需衣服、凉席和被子,愿意让给农场其他泡水的村庄。”


  当即,在场村民纷纷响应,将衣服和相关床上用品退回货车上。


  村民要将救灾照片


  放进宗祠纪念


  “今晚水够米够,不用再一家人舍不得煮米饭吃了。”“断奶3天,孩子终于有奶粉喝了。”“有了手电筒和蜡烛,今晚不用再摸黑了。”……领到救灾物资后,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发送完物资准备赶往下一个村子时,几名村民自发拿出手机,拉着爱心人士拍照留念,“我们要在心里记住好心人的模样。”


  村长云天雄还找到本报摄影记者,希望能要一些发放物资救灾现场的照片。他说:“刚才已经有几个村民自发找我合议,一定要把爱心现场照片放大洗出来,挂在宗祠里纪念,让后辈都知道南国都市报和爱心企业的这份恩情。”

南国爱心直通车第四站:文昌翁田镇昌久村

老板送物资还送工作包吃包住,月薪五千

多户村民领到发电机、防水帆布、蜡烛、食物

南国都市报7月24日讯(记者林文泉)24日,南国都市报爱心直通车联合浙江大学总裁班第75期学员们,给文昌市翁田镇昌久村送去救灾物资,但与其他救援队伍不同,此次不光送物资,还送工作。该班班长苏州海雁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邀请受灾群众到其企业工作,并保证包吃包住每月元工资。


  陈彦介绍,得知超级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后,受灾严重,随后又通过海南的学员证实了这一消息,所以发动全班学员进行捐款,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21日,我们决定捐款,24日我们就买好物资送到灾区。”陈彦说。当时,班里的学员你捐元,我捐元,学员们马上将善款集中起来,在琼海市购买救灾物资,随即送往受灾严重的翁田镇昌久村。


  当载有救灾物资的货车行驶到昌久村时,村民踊跃地帮忙搬运物资,看到堆得满地的大米、方便面、食用油、饼干、防水帆布等物资后,都显得很是惊讶。昌久村村长杨兹*激动地说,“我原本以为就是些大米和食用油,没想到物资这么齐全,连发电机都有,这回村民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


  陈彦表示,其实班里的学员也不知道灾民急需什么物资,与南国都市报合作后,了解到了受灾群众的实际需求,虽然昌久村只有多户村民,但他们按照户村民标准购买物资。发电机1台,大米袋(30斤/袋),八宝粥罐,方便面桶,饼干盒,蜡烛包,打火机个,手电筒个,防水帆布0米,酱油瓶,盐包,洗衣皂个,卷纸0个,桶个。


  已经70多岁的杨兹文领到物资后,激动地表示,物资如此的齐全,足以看出捐赠者的用心。


  与其他捐赠队伍不同,此次送物资,还送工作。陈彦在现场邀请受灾的群众前往他的工厂工作,保证包吃包住每月工资元,而且欢迎夫妻俩同时来工厂打工,并表示班里有做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老总,可以与昌久村合作,将该村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后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挣到更多的钱。

————————

亲爱的南瓜粉,戳右上角把我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分享:点击右上角图标,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