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连 https://wapyyk.39.net/doctor/694482_comments.html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王晓洁
为推动网络公益更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促进互联网与公益事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激发社会各界更好地参与网络公益事业,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由浙江省委网信办指导,钱江晚报、浙江省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主办,“浙里阳光”网络公益优秀成果发布于年12月底正式启动。
“浙里阳光”网络公益优秀成果——“蓝马甲行动”
今年,钱报记者曾报道《80岁杭州奶奶网上被“投资老师”骗走多万元,两年了还不相信被骗》的新闻,类似老人网上投资、电商购物退款、兼职刷单被骗的经历,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会手机上网的老年人存在被骗风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则遇到另一种困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乘公交、地铁,进超市、菜场、银行需要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注册、核验、扫码、识别等操作让他们困惑不已,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出门遭遇诸多不便。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
据“蓝马甲行动”公益项目相关负责人思萤介绍,在经过近一年的公益服务摸排后,他们发现,近半数老人真正学会使用手机的一个功能大约需要教学至少4次。
用互联网思维解决老人“用网难”
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老人用网难问题的主要根源。思萤说:“‘蓝马甲行动’联合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起过《老年人数字生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老人最担忧的手机操作问题中,‘害怕被骗’位居首位。”
“蓝马甲行动”就是要解决这一痛点。项目针对老年人防骗知识普及和数字助老教学,从根源上消除老人的困惑和疑虑,满足老人在出行、购物、就医等日常高频生活场景中的用网需求。
在公益服务推广的过程中,“蓝马甲行动”首先切入老年人口集中的社区,开设公益讲座,邀请社区民警分享网络诈骗案例和防骗操作,由志愿者讲解基本的手机操作。
蓝马甲公益活动走进杭州老年电视大学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再配合学习福利,提升社区老人参与讲座的积极性,思萤告诉记者,自年3月启动以来,“蓝马甲行动”仅在杭州地区就开设了多场线下活动,目前在全国40余个城市,多个社区开展近次驻点服务,实现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
“在志愿服务中,我们会根据驻点情况和老年人需求升级迭代内容,”思萤说,“除了社区讲座,项目联合省商务厅,使公益服务进驻到各大超市,在服务台设立‘蓝马甲行动’驿站驻点,老人可以就近解决遇到的支付,扫码等问题。”
华润万家濮家店,蓝马甲志愿者在教老人防诈知识
解决了用户端的基本需求,在志愿服务端,“蓝马甲行动”通过和*府、高校、企业等合作,已有超志愿者加入。每位志愿者上岗前都需要先通过支付宝的蓝马甲板块参加培训,通过上岗前测验,相关视频有助于志愿者了解服务内容和注意事项,更好帮助老年群体。
一揽子措施全力护航老人安心上网
除了讲座,“蓝马甲行动”还策划了沉浸式防骗展、社区生活节、社区驻点、公益站点等措施,并专门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通“暖洋洋专线”,凡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拨打支付宝客服热线,可直接进入人工客服服务,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热线开通后,平均每人每天会接10个以上的老年人求助电话。常规人工服务大约需要7分钟解决问题,但老年人说话速度慢,听不懂普通话,对发送、卸载等操作不熟悉,需要从头教起,平均服务时长30分钟以上。还为解决方言沟通不畅的问题,项目专门招募了一批懂方言的接线客服。
产品上,在“蓝马甲行动”启动之后,支付宝推出了“长辈版支付宝”客户端,方便老人使用。线下,在杭州西湖区老年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老年人数字生活体验点,老人在这里可以现场体验扫码坐车、超市自助收银机使用。现场还有一个“智能反欺诈挑战台”,系统全链路模拟骗子套路,观众可模拟进入“骗局”,让老人能更加直观识破骗子伎俩。
随着“蓝马甲行动”的深入,志愿者中有70岁的“大妈服务队”,也有来自浙江警察学院的00后学生。随着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大家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出各种点子,如上海民警讲脱口秀宣传反诈,郑州72岁大爷用连环画教老人用智能手机……
00后“浙江学警小邱”小邱现场教了叔叔阿姨们一套“防骗糊弄学”
思萤表示,接下来,“蓝马甲行动”还会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和质量,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全面提升全省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水平,让数字强省建设红利在老年人群体中进一步释放和扩大。
蓝马甲行动隶属于浙江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蓝马甲行动专项基金,是由国家反诈中心和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由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志愿者行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