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看的人物稿是如何生产的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媒笔记/

广州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新闻学院

年12月31日—-1月6日

好看的人物稿是如何生产的?

“所有的新闻最终都跟人有关,说到底,都是人和人性。人是丈量一切的尺度,这句话某种程度是对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人物新闻是最好看、最接近新闻本质、最能勾起人的阅读欲望的新闻品类之一。”

01

什么样的人物稿才叫好看?

一是真实

人物稿的真实,是你呈现的人物的个性是真实可信的。虽然很多人说,记者永远无法抵达真正的真相,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要“仰仗陌生人的慈悲”,但我觉得,至少记者每一次都是在无限接近这个人,接近你的采访对象的本来面目,在向真相无限靠近。

杨丽娟已经十多天没有换衣服了,也没洗过澡。她脱掉黑红色的皮鞋,坐在床沿上,低头抠着脚趾,努力想抠掉大脚趾上残留的红色指甲油。“爸爸走了,我身上不应该有红色的东西,这个指甲油是以前涂的,质量不好,老是抠不掉。”

杨丽娟十分清楚自己现在有多“红”,每次接起电话,她都会以“我现在真的不能接受访问”开头,跟对方聊上半个小时———从这个记者嘴里听来的话,她经常会放到跟下个记者的聊天中解释,让每家媒体都有“独家专访”。

“我从不会说兰州话。”杨丽娟的普通话里,有些上海味道。跟她对话你完全想象不到她只有初二文化水平。她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在媒体的包围中,警惕地绝口不提“从前”、父女关系、母女关系、辍学生活……

“如果我们不见刘德华,爸爸是不是不会死?”杨丽娟偶尔会低声自语,继而会转入对刘德华的谴责,最后沉浸在崩溃中,大喊:“爸爸爸爸,你怎么就抛下我走了啊。我该怎么办啊。”

——南方周末袁蕾

《你不会懂得我伤悲——杨丽娟事件观察》

以上四段,是这篇报道写杨丽娟的出场。前面两段是白描,后面两段都是从直接引语展开。形容词很少,语调冷静,都是在描述记者见到的事实,但自有一种吸引你读下去的张力,让你很想知道杨丽娟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她变成今天的样子是因为什么。

二是细节

有足够的细节,你写的人物就立刻活了起来。有细节的前提是你要“入戏”,研究和挖掘你的采访对象。

三是语感

人物稿对你的文本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提倡风格化表达但无一定之规

表达的高级境界是熨帖和自然

“他是曾活跃在广州街头巷尾的10万摩的司机(人们又称他们为搭客仔)中的一员,她是打拼在广州的体面白领中的芸芸众生。

因了摩托,他们的世界有了相逢,因了禁摩,他们曾经有过的脆弱关联彻底了断,两个不同阶层的世界渐行渐远。摩托,摩托。曾在这个城市留下深刻的烙印,却从此淡出了这个城市的记忆。我们选取了两个人的故事,来观察和记录这段城市的历史。”

——南方都市报袁小兵《两个人的摩托》

02

好看的人物稿到底如何生产?

“我替你们采访了三位人物记者,用他们的经验和案例,用他们已经证实是有用的方法,给大家一点启发。”

安小庆,前南都广州新闻记者、现《每日人物》记者,代表作有《无论郝蕾变得有多胖,我依旧那么爱她》《流量女王*:请叫我“人民艺术女演员”》等。

刘洋,前南都深度新闻记者、现供职于企业,代表作有《“一生荒唐”余秀华》《余秀华爆红之后:我心孤独,一如从前》等。

林珊珊,前《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故事硬核”创始人,代表作有《少年杀母事件》《九号院的年轻人》等。

杜强,前南都、《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现《时尚先生Esquire》副主编;代表作《太平洋大逃杀》、《废物俱乐部》等。

从这几位记者来看,能写出好看的人物稿的他们,有以下几个“同类项”。

第一,有点笨

年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年度记者之一的林珊珊,早在年就写出了《少年杀母事件》。

我们来看看“有野心的”林珊珊在操作人物稿件的时候,是如何展现她的笨的。

编辑把这个题派给林珊珊时,告知了一个线索,杀人少年张明明爱上网,有72个QQ网友。于是,林珊珊就逐个向这72个QQ号发出了好友请求,然后每天上网蹲守。后来,只有十几个人接受了她的好友请求,于是,她每天守在电脑前逮着机会就跟他们聊天,最终在几个网友的口中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把目所能及的所有资料都消化一遍,随时记下零碎的想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