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挥优势持续服务实体经济青海银保监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禁忌什么食物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510/4621511.html

「本文来源:西海都市报」

近年来,青海银保监局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工作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青海推进“四地”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统筹推进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经过几十年发展,青海盐湖工业已经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盐五大产业集群,盐湖产业显现出无限发展潜力。8月10日,盐湖股份恢复上市,标志着盐湖股份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全部完成,为青海盐湖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金融助力。青海银保监局指导债委会支持盐湖产业发展,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产业规划,倾斜信贷资源,支持盐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技术升级改造,通过信用、保证、担保抵押等方式为辖内盐湖资源开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合理下调贷款利率,为海西辖内29家盐湖资源开发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42.36亿元,利率低至2.65%。指导保险机构围绕盐湖产业提供航空保险、意外伤害险、道路承运人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服务,截至目前,支付赔款达.88万元。

如今,青海已成为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集中式光伏发电量最大的省份,这也是青海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对此,青海银保监局以发展绿色金融为抓手,制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绿色金融“五个一”活动,推动青海首批绿色金融事业部及绿色分(支)行顺利挂牌,指导机构建立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绿色项目储备库。举办*、银、保、企四方签约仪式,达成签约项目约47个,落地及意向签约金额达.52亿元。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解决企业生产和*府环保的后顾之忧。截至年9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18亿元,绿色信贷覆盖率为28.08%;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签单保费.24万元,承担风险总额1.77亿元。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态旅游

青海省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也是生态安全的屏障,发展生态旅游是深入落实“三个最大”省情的具体实践。对此,青海银保监局主动与省文旅厅共同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阶段性困难和融资需求等,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参与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行动方案的制定,主动对接青海省生态旅游建设重点领域项目和乡村生态旅游重点领域项目,加强银企、银*合作,签署协议,因地制宜,共同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格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推出特色银行保险产品,充分运用科技优势,大力推广“文化旅游+金融”场景建设,为文旅领域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我省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为打造生态有机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此,青海银保监局以农畜产品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主线,督促各机构主动服务乡村经济,主动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牧养殖建设,加强对农牧业生产、加工、存储、冷链、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各环节的融资支持,形成“银行+企业+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草原干旱保险、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等特色产品,保障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有效供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从支持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加强统筹谋划和监管引领,青海银保监局制定印发《关于青海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提出8个方面28条具体措施,压紧压实属地监管职责和机构主体责任。全省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81.18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17.67%,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4.93个百分点。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作为重点人群,大力推广“防贫保”,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托底保障,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9月末,“防贫保”已覆盖5个市州的17个县,惠及万人。

把支持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青海银保监局引导银行机构依托“双基联动”模式,创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品服务,先后推出了“乡村振兴活畜贷”“惠农虫草贷”“高原生态畜牧贷”“村村贷”等多款信贷产品,精准对接牦牛、藏羊、青稞、枸杞等特色产业,助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特别是“乡村振兴活畜贷”,填补了活畜资产抵押融资的空白,缓解了畜牧业发展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目前,“乡村振兴活畜贷”已覆盖全省8个市州,发放贷款1.07亿元。

针对我省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青海银保监局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年以来,青海银保监局逐步推进藏系羊牦牛保险,实现了全省28个纯牧业县全覆盖。创新推出降雪量气象指数、草原干旱指数、雪灾遥感指数保险、生猪成本价格保险和期货价格保险等险种,推动小麦、青稞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的产品研发和试点工作,为全省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提供风险保障。大力推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增强了农牧民抗灾减灾能力。推动普惠型意外险“惠民保”项目提质、升级、扩面,实现了特困老年人投保全覆盖。

针对县域资金外流、金融资源匮乏的情况,青海银保监局连续多年实施县域“信贷补短”工程,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今年以来,青海银保监局全面总结经验、深入摸底调研,综合县域产业规划、有效信贷需求等因素,按照县域、银行两个维度统筹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实施重点监测、定向考核,鼓励银行增加县域信贷投放量,破解县域发展资金难题,提升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最大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坚持因地制宜下沉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触角,构建了“机构网点+电子机具+流动服务+辐射”“四位一体”的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银行业基础金融服务行*村全覆盖、保险业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没有尽头,改革发展,青海银行业保险业永远在路上。青海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围绕加强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支持,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文化发展、‘四地’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在授信额度的合理提高、审批程序的简化、贷款利率的优惠上出实招,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加大对农业产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贷支持,将原来不愿贷、不能贷的领域转化为可以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领域,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努力为青海省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记者罗闪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